中心动态
医疗援建解心结,沪滇两地系真情
2022年3月14日,虽然最近的疫情有些烦人,但内镜日间病房的走廊里却是喜气洋洋。一位来自云南红河州泸西县的患者老唐拿着手机和医护人员一个一个地合影,这天是他RE-POEM手术的第三天,也是他出院的日子。
去年9月底,我院国家医疗队即将结束在云南省红河州为期一月的巡回医疗之际,迎来了这位特殊的病人。老唐5年前得了“一吃饭就吐”的怪病,原本健壮的身体日益消瘦。当地医院最初的诊断是“胃炎”,药物治疗时好时坏,2年前终于在昆明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需要做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术前评估时发现老唐还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来到昆明治病的他不得不先做心脏手术,术后择期再行POEM手术。遗憾的是,心脏手术后一年时在昆明的POEM手术失败了。近1年来,老唐的进食困难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喝水也会呕吐,多次求诊,但因为他病情复杂,没有医院愿意再次尝试POEM手术。当得知红河州来了中山医院国家医疗队,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走进胡健卫医生的诊室。胡医生认真详细了解病情、查阅胃镜、CT报告后,肯定地告诉老唐:“您现在的病情确实需要手术治疗。但是因为长期进食困难,现在营养条件差、合并肺部炎症、心功能不佳,立刻手术风险比较大。需要全面评估后再做POEM手术。”于是,他喊来了医疗队的其他小伙伴一起“会诊”,队里有血管外科的竺挺、消化科的张宁萍、麻醉科的陆珠凤、呼吸科的童琳、心内科的白英楠,这些上海来的专科几乎就是一个为老唐度身定制的“MDT团队”!这让老唐看到了希望,他想了想问:“我能不能到上海中山医院做这个手术?”“当然能!我们等您。”
从云南回到上海转眼快半年了,这个“小小”的约定一直萦绕在队员们的心中。终于今年三月的某一天,辗转两千多公里,从云南红河州泸西县到蒙自到昆明,再到上海,走进了中山医院的专家诊室。“胡医生,我来了。”这一句简单的话,背后是对医疗队深深的信任。
入院后,内镜中心主任、“大国工匠”周平红教授非常关心这个特殊的患者,带领团队再次分析老唐的病情,针对二次POEM手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做了仔细分析,并在心外科、心超室、呼吸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指导下,制定了手术方案。3月11日,胡医师顺利完成了老唐的第二次POEM手术(RE-POEM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