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做医生还是需要同情心、情怀和胸怀的......

作者:中山内镜来源:中山内镜发布时间:2022-03-12

踏坎坷求医路


欣欣是一个来自江西革命老区的3岁女孩,1岁左右添加固体食物时出现严重的吞咽困难、呕吐、食物反流、反复肺炎等症状,2年来一直不能正常进食,只能靠喝流食维持生命,致使已经3岁多的她因重度营养不良看上去身形如1岁孩童一般,身高75cm,体重仅8kg。而中国3岁女孩的平均身高、体重是95.6cm和14kg。疾病也影响了她的其他发育,她不太会说话,害怕陌生人,常常用肢体语言和哭声诉说着自己的需求与痛苦,这些都深深困扰着她和她的家人。为此,欣欣吃了很多药,也尝试过许多偏方,辗转了多个城市,去了多家医院,做了许多检查,最终被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鉴于她年幼且重度营养不良,一直没有医院敢轻易“动刀”,都建议先加强营养再考虑手术,但即使能实施手术,风险也极高。因为家庭的特殊原因,孩子一直由外公外婆抚养,抛开昂贵的医药费、路费、住宿餐饮费等,让两位老人忧心和崩溃的是他们看不到任何希望,这漫长的艰辛求医路他们该何去何从?

迎希望之曙光


直到今年2月初,经多方打听,外公最终带着欣欣辗转千里来到了我院周平红教授门诊,周教授看过患儿后认为孩子太小、严重营养不良,随即转诊到儿科医院,请消化科主任黄瑛教授做术前评估和准备。儿科医院消化科、普外科、影像科、麻醉科、护理团队等联手为欣欣制定了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并多次与周平红教授沟通,在加强营养治疗的同时顺利完成了各项术前评估。因为患儿起病年龄早、病程长达2年余,欣欣的贲门失弛缓症已经非常严重。胃镜下看到她的食管已明显扩张,如同胃腔那么大,但贲门口却紧闭着。上消化道钡餐显示她的食管下段明显狭窄,如鸟嘴状变细。


上消化道钡餐:食管扩张,钡剂排空延迟,下段明显狭窄,呈鸟嘴状变细(箭头所示)。

但近日上海新冠疫情反复,各区县中风险地区封闭管控精准到户,出行管控也升级,是待疫情稳定后再内镜治疗,还是尽快为患儿解除病痛?周平红教授在接到儿科医院的会诊邀请后,丝毫没有顾及个人安危,他说“一切为了孩子!”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第一时间赶到儿科医院。3月11日上午,周平红教授凭借其娴熟而精湛技术和儿科医院多学科团队强强联手,用“隧道内镜技术”在欣欣明显扩张的食道中下段建立并打通“隧道”,切开明显增厚的环状肌,紧锁多年的贲门终于松开了,普通口径的内镜可以顺利通过,医护团队用短短的25分钟就完美而成功地完成了这台迟来的手术。


内镜下紧闭的贲门口图片

术后扩张的贲门口

敬大医之仁心


欣欣家庭情况有些特殊:她来自江西革命老区,妈妈患有精神疾患,爸爸离家出走,欣欣平时全靠年迈的外公外婆照料。为了给孩子治病,外公外婆四处借款,好不容易筹到了10万元。当周教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主动提出由他本人出资捐赠海博刀一套(约1万元),并且拿出5000元作为孩子内镜治疗后的康复调养费。当欣欣外公外婆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后喜极而泣,外公说,这一路走来,他们不止一次被医生拒绝,生的希望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被浇灭。多少人劝他放弃,但只要看到欣欣天真的笑脸,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也都值得。“原来这个世界真的有奇迹啊,感谢大恩人周教授,感谢儿科医院。我们欣欣终于得救了!”外公握着周教授的手激动地说着。广大医务工作者不仅追求医疗技术的精湛、尽最大可能救治病患,而且注重医德修为,常记“人命至重、志存救济”,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更是一心赴救,仁心仁术,至精至诚!

医护人员与欣欣外公外婆合影

周平红教授和黄瑛教授、唐子斐副主任医师、内镜中心吴婕副主任护师讨论POEM手术

2021上海国际消化内镜研讨会暨第十三届中日ESD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下一条:医疗援建解心结,沪滇两地系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