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内镜事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1992年内镜中心在前任主任姚礼庆教授的带领下正式建立并独立成科。经过近60年的发展,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现已成为享誉海内外,集临床诊治、科学研究和专科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重要平台。科室现有正式在编医护人员58人,高级职称15人。现有23间内镜诊疗室,年消化内镜诊疗病例超10万,其中治疗内镜1万余例。内镜日间病房37张床位年收治病人5000余例。
1. 医疗工作
医疗特色“多”、“快”、“新”。秉承“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每日开设内镜专科普通门诊,同时开设内镜专家和特需门诊;患者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
内镜中心在国内较早开展胃肠道早癌序贯筛查方法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和全层切除术(EFTR)治疗胃肠道黏膜下肿瘤,并衍生出多项内镜下消化道管壁缝合技术。2010年在国内首次开展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在POEM基础上首创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并将隧道内镜技术应用于食管憩室、幽门痉挛、新生儿先天幽门肥厚(CHPS)和腔外肿瘤等的治疗中,极大的丰富了隧道内镜技术的内涵。近两年积极探索开展包括内镜下的保胆取石/胆囊息肉切除、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等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OTES)。
中心常规开展其他各种消化道内镜治疗技术,包括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和硬化剂注射治疗、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内镜下胆(胰)管取石和引流、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术(FNA)、超声内镜下的各种穿刺引流术、内镜下消化道肿瘤消融术等。中心还开设特色绿色通道,涵盖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急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异物、急性结直肠梗阻等多种急诊内镜治疗和床旁诊疗。
2. 教学工作
内镜中心目前共有研究生导师8人(其中博导4人),在培研究生20余名。科室每年培养100多名国内进修人员。近5年,内镜中心培训国外进修医生137人,学员来自世界各地知名大学医院。中心每年举办“上海国际消化内镜研讨会”(SIES),胃放大内镜研讨会、中山内镜论坛和静脉曲张研讨会;定期举办内镜微创切除新技术学习班,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ERCP、EUS、小肠镜和放大内镜等各类手把手培训班。
3. 科研工作
中心组织或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内临床多中心研究。近年来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卫生部公益专项基金等。同时获得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晨光计划”、上海市科委“扬帆计划”、上海市卫健委“新优青计划”、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资助。
近4年内镜中心以第一完成单位先后获得2019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9美国“内镜世界杯”亚军,2018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2017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2017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和2016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室年均在国际国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一半以上为SCI所收录,包括《Gastroenterology》、《GUT》、《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GIE》、《Endoscopy》等国际知名顶级期刊。
现任主任周平红,国际知名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专家。外科学教授,博导。“上海工匠”,“大国工匠”,“国之名医”,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劳模,2019复旦大学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2016美国 DDW“内镜世界杯”裁判,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客座教授。现任美国消化内镜学会fellow(FASGE);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华人消化内镜协会副会长,中国内镜医师协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委会主任委员。《Endoscopy》、《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期刊编委。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微创和外科手术治疗,创造性地开展了数项世界领先的微创切除新方法。30多个国家、地区大会演讲和手术演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主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消化内镜切除术》、《Atlas of Digestive Endoscopic Resection》等专著5部,医学视听教材5部,发表医学论文15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上海医学百年发展“杰出贡献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