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2021-12-12

一、中心将积极探索运营机制创新:

1)管理机制:实行责任到任务的扁平化管理机制,项目负责人总负责,任务负责人 和对接单位具体负责。

2)资源共享机制:面向中心参与单位,平等共享各单位相关仪器设备以及合作课题 中产生的数据、资源、知识产权等成果。

3)协同推进机制:在市教委领导下,建立协同推进委员会,协调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问题和政策问题。

4)考核评价机制:设置由行业、高校、政府等高水平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对中 心的研究方向和任务需求 供战略咨询。

二、学校对该中心建设的规划及保障措施,
  中心隶属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行主任负责制,具有相对独立的管理运行机制。为保障中心建设规划正常进行,将建立如下保障机制:
学校在“十四五”期间将通过“双一流”建设和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给予中心投入保障,负责 供中心资源保障、对外协调、推动各协同单位有效汇聚人才及科技资源。
中心建设期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每年为中心投入专项建设经费,同时学校支持中心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并通过承接国家和本市的科研任务多渠道获得资金来源。建设经费根据中心需求预算,按基本运行经费、科学研究经费和条件建设经费支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为中心设置独立的财务账号,实行中心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中心具有一定的财物自主权,中心主任统筹专项经费支出,有利于项目快速高效推进。中心建设期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也将给予人员编制、人才招聘、空间保障、招生政策等专项资源支持,支持中心建设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和工程技术队伍。中心承担复旦大学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学科建设任务,成果以协议方式明确归属和收益分配。
三、中心自身的运行保障机制。
  本中心将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具有相对独立的管理运行机制下设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办公室,由专职管理人员(包括创新管理办公室主任、创新管理办公室专职秘书)负责各创新团队间协调工作。
为保障中心高效运行,中心将建立严格的组织架构,包括:
1)学术委员会:由本领域知名专家构成,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讨论创新研究重点方向, 供咨询和建议,对各创新团队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
2)伦理委员会:人员包括生物医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领域专家,对涉及人 的生物医学研究项目伦理合理性进行审查。
3)行政/技术支持部:设立一直高效的管理队伍同时作为与复旦大学及中山医院各职 能部门的接口,保证基地的正常独立自主运行。
4)研究中心部内镜设备和器械国产化研发中心下设国产内镜研发部、国产内镜器械 研发部、内镜手术导航系统研发部、围手术期生物制剂研发部;内镜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下设内景图像标准数据集建立部、AI辅助诊断系统研发部、AI决策系统研发部、诊疗全流程患者管理APP研发部;各创新团队实行PI负责制。

协同创新中心机构组织架构

下一条:党政思建